首页 > 综合 > 正文

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

2023-08-29 08:51:33来源:山西日报  


(资料图片)

数字经济是“三新一高”战略背景下最具创新、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形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快速通道和重要引擎,对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以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开展应用性、开发性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发展。应充分认识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发展定位及其与地方数字经济发展诸要素的内在联系,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深度融合,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科技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助力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新征程,为赋能我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立足“数字中国”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与我省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宏观政策相契合的发力方向与突破路径,深入了解地方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数字化企业发展的需求,坚持校、地、企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助力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不断放大教育、科技、人才在地方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形成助推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的合力,努力蹚出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优化学科布局,契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方向,精准聚焦发力,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着眼于校地融合、服务地方的数字化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打造优势学科。积极投身数字领域,科学定位“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光机电、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对于特色不明、水平不高、前景不好的学科及时作出优化调整,真正在学科建设上为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可持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先加大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网络安全工程技术、数字经济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探索与先进数字企业共建实训平台,做强数字要素坚实根基。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与特色优势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大数据人才多学科交叉培养。开设新一代数字产业学院,建设高水平数字经济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发展前置式、订单式、现代学徒式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使用人单位提前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实现人才生产端与需求端的完美融合,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学生到企业学习的学分互证,支持学生获得企业技能证书等多种形式培养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是发挥主体作用,建强应用型教师队伍。要进一步优化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对数字经济相关学科现有的教师人才进行整合,积极推进“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实施高校数字经济师资队伍提升工程,尤其要秉持前沿科技和发展理念,积极引导高校教师通过加强与先进城市、先进企业的联系,紧跟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脉搏,充分认识前沿数字科技、数字经济发展理念,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掌握一线动态发展趋势,努力拓宽数字化逻辑和视域,主动参与融入到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加强与国内先进院校、团队的合作,引智引才,打造数字化科研氛围。提升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制定数字经济领域应用型人才需求目录,同时面向省外“双一流”高校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面向“专精特新”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进一步加强培育“双师型”教师,着力建强做优数字经济相关的应用型教师人才队伍,进而助力企业订单式培养的前置性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深挖创新潜力,推动应用型技术创新攻坚。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始终强化数字类技术创新,梳理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技术的应用场景,主动参与政府主导的数字城市等项目规划建设实施,坚持与企业共建科技协同创新体,实施联合科研攻关项目,聚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力争在数字产业化技术多场景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在产业数字化技术联合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关注重大前沿技术发展,形成更多数字方面应用型技术专利和规范标准,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而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数字产业创新系统和生态。

五是对接地方需求,实现校地合作双赢。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精准对接驻地或结对城市的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发展数字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始终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以合作求共赢,突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依托产业学院搭建科研平台,培育壮大校政企融合式科研团队。坚持校地双向赋能,建立校企、校地合作机制,完善合作模式,保持合作规模适度合理增长,注重优化合作的层次与结构,努力提高合作的效率与质量,精准助力地方数字经济发展。还应建设聚焦产业链的专业化、全链条的数字化平台,在高校、学生和产业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多向沟通的桥梁,有效促进供需链接的自适应,有效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有效提升资源的转化成效,进一步推动校企融合向实里走,向深处走,开创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六是完善支持政策,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优化数字化人才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基础研究领域人才、青年人才等适当延长评价考核周期,畅通特殊优秀人才高级职称直接申报渠道,探索竞争性人才使用机制,面向市场遴选首席科学家、首席教授等,建立健全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及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人才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地方要围绕加强校政企合作上出台优惠政策,对于服务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要在研发、落户、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支持。通过制定各项叠加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发展环境,努力将数字经济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陈浩,作者为山西科技学院副院长)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